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为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为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也多次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就做好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前不久,国务院法制办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定,国家发展中医药文化,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规划。每年10月11日为“中医药日”。推动中医药立法,不仅可以改变中医药应用、监管等混乱状态,而且将有力地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合作发展的科学化进程。应该说,中医药的改革发展正迎来千载难逢的契机。
让中医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做出重大贡献,是全社会和中医药人共同的企盼和愿望,也是扬子江人“护佑众生”的追求。在第二届歧黄论坛上,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呼吁全社会关注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他表示扬子江将把发展中药作为未来重大战略,努力研发更多疗效独特的现代中药,更好地造福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长期以来,我国中医药在迈向国际医药市场的竞争中,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尤其是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尚不完善,传统生产工艺、制剂水平以及中药企业管理体系与西方存有差距,缺乏国际竞争力。我国作为中药大国,多年来一直未走出原料输出国的圈子,日本韩国的洋中药占据了国际市场的主流地位,尤其是日本,其原料75%从我国进口,却覆盖了近80%的国际市场,而我国的中药往往只能以保健品或食品添加剂的身份出口。
中医药发展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辩证医治疑难杂症方面非西医药所能及。然而,在现代科学迅猛发展,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存在许多争议和误区。为此,我们既要深刻认识中医药在生命观、健康观、医学模式等方面所具有的特色优势,同时也要深刻分析中医药学术进步的制约因素,找准中医药继承创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用现代科技给中医药“强筋壮骨”。
作为一家靠中药起家并逐步发展起来的企业,扬子江历来十分重视发展中药产业。历经43年的求索进取、不断创新,相继成功开发出胃苏颗粒、百乐眠胶囊、苏黄止咳胶囊、蓝芩口服液、香芍颗粒、双花百合片等50多个名优中药新品。其中多数中药品种出自名老中医的经典验方,如胃苏颗粒源自国医大师董建华老先生,苏黄颗粒来自国医大师晁恩祥老先生等。集团现有11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银杏叶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40余项专利授权,其中国际专利多项,部分中药产品已销往中东、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以振兴民族医药作为使命,扬子江积极推进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围绕做强做大中药产业规模,扬子江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加快现代中药制药工程项目建设,目前正在江苏省泰州市总投资20亿元,规划建设占地1300亩“龙凤堂中医药高科技产业园”。该项目建成后5年内,将汇集扬子江50~100个优质特效的中药品种,扬子江人将把越来越多的中药带入更广阔的市场,惠及大众。
让传统中医药大放异彩,让中医药造福人民群众,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在这条漫长而艰辛的征程上,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扬子江会因逐梦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