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道德讲堂建设
宣讲材料-永远不忘记
发布日期:2014-08-06  点击率:274

永远不忘记

        历史的车轮辗过峥嵘的岁月,留下一道道沟壑。匆匆的岁月流过,如一泓潺潺的溪水。在流水般的记忆里,多少人被遗忘,多少事被淹没在繁芜的深处,我们已无从知晓。然而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被永远镌刻在心头,每当想起,恰如一股暖流行遍全身,让我们禁不住泪流满面

        焦裕禄,山东省淄博市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幼年时代的焦裕禄尝尽了生活的困苦。

        一九六二年冬,焦裕禄受党的委派来到了兰考治理黄沙。怀着改变灾区面貌的雄心壮志,焦裕禄来到了兰考。展现在他面前的兰考大地,是一幅严重的灾荒景象。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重重的困难,他并没有退缩。他相信,只要加强党的领导,就是有天大的艰难,也一定能杀出条路来。焦裕禄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

        但焦裕禄深深地了解,理想和规划并不等于现实,这涝、沙、碱三害,自古以来害了兰考人民多少年!今天,要制服“三害”,要把它从兰考土地上象送瘟神一样驱走,必须进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付出高昂的代价。焦裕禄下决心要把兰考县一千零八十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情况摸透,亲自去掂一掂兰考的“三害”究竟有多大份量。当时,焦裕禄的肝病已相当严重,许多同志劝他不要下去,劝他在家里听汇报。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背着干粮、拿起雨伞,和大家一起在兰考的原野上日夜奔波。干旱季节,他亲自用舌头辨别盐碱的种类和土的含碱量。严寒时候,北风怒号,大雪纷飞里总有他的身影。在同自然灾害的斗争中,焦裕禄忍受着严重疾病的折磨,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坚持度过了一百二十多个白天和黑夜,跑了一百二十多个大队,跋涉五千余里,终于摸清了兰考 “ 三害 ” 的底细。在除 “ 三害 ” 的斗争中,为了取得经验,焦裕禄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然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通过一年的艰苦奋战,兰考的除 “ 三害 ” 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九六四年春天,正当兰考人民同涝、沙、碱斗争胜利前进的时候,焦裕禄同志的肝病也越来越重了。他开会、作报告,经常用右膝顶住肝部,不断用左手按住疼处。有时,用一个硬东西一头顶着椅子,一头顶住肝部。天长日久,他坐的藤椅,被顶出一个大窟窿。组织上劝他住院治疗,他总是说: “ 工作忙,离不开。 ”焦裕禄想的总是别人,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焦裕禄不愧为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战士,他把整个生命融入到对党的事业和对人民的奉献中,我们敬爱他,拥护他,年轻我们的这一辈一定要发扬和传承焦裕禄精神,为党的事业而奉献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