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组织学习《"学习践行核心价值体系"调研:区域化的成功探索》内容选登
发布日期:2010-09-30 点击率:1094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集团党委为集团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以来,集团按照中央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内容、创新方式、创新载体,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取得一批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对于先进事迹进行集体学习,以下为此次学习的主要内容。
江苏省昆山市,长江三角洲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市域面积92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0万,下辖10个镇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省级开发区。
30年前,昆山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经济总量在苏州地区各县中排名末位。30年后,昆山率先达到江苏全面小康社会水平,走在了全省“两个率先”的前列,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昆山以不足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占全国千分之五的GDP、近百分之三的进出口总额,集聚了九分之一的台资,生产了全球一半的笔记本电脑。
走在发展前列的昆山秉承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近年来,他们把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昆山区域发展实际紧密结合,创造性地提出“昆山特色价值观”,积极谋求多元社会中的价值共识,构建了持续健康发展的文化软实力。
一、从“三创”精神到特色价值观
现代经济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对制度和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给予关注。有人把昆山比作一把精美的折扇,一面是经济之风,一面是文化之风。从“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到江南水乡周庄、千灯、锦溪、巴城等千年古镇;从爱国主义思想家顾炎武、文学家归有光、教育家朱柏庐等“昆山三贤”,到昆石、琼花、并蒂莲等“昆山三宝”,无不展示着这里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昆山起步时工业基础并不强,在改革开放早期异军突起的苏南乡镇企业“五虎县”中,也并没有昆山。但昆山凭着强烈的发奋图强和争先赶超意识,把目光投向外面的世界,以自费开发为起点,引进技术、引进资本、引进管理,在这块文化热土上聚合、裂变,走出了一条以改革开放为时代特征,以全面小康为显著标志,以人民幸福为不懈追求的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昆山之路”。
在改革发展中,昆山市委、市政府从自身的观念更新和效能革命做起,以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寻求亲商、安商、富商与亲民、安民、富民的统一,形成了“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的新时期昆山精神,为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在多元化开放发展中形成广泛共识与合力,使政府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经济价值观与文化价值观、共同理想与个人愿景、城乡环境改造与社会风尚转变,呈现出良性互动关系。
党的十七大以来,面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部署,昆山人认识到这是一个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积聚发展力量的好机遇。只有让现代文化与昆山传统文化、昆山精神相融相交,形成昆山独有的文化品位和精神魅力,才是永远“抢不走、跑不了、无法克隆、不可替代”的特色竞争力。2008年下半年以来,昆山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区域化的思路越来越明晰:
2008年底,提出“在全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教育活动”;
2009年7月,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提出“充分挖掘城市文化底蕴,突出人文特质,塑造城市精神,积极构建‘昆山特色价值观’,努力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目标追求、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
2010年7月,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再次强调:“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教育,积极构建昆山特色价值观……不断提升‘文化昆山’品牌影响力。”
从昆山之路,到昆山精神,再到昆山特色价值观,昆山一次次提升着自己的文化形象,凸显了自身的文化自觉。
二、昆山特色价值观的核心内容
从文化的视角观察,昆山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可以看作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引领,锐意进取、开拓奋进的历史;昆山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则是昆山人民艰苦创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展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昆山人把昆山特色价值观集中表述为“两个共同”,即:“共谋科学发展,同创昆山之路;共建和谐家园,同享全面小康”,并在这一旗帜下,汇聚起“富民、亲商、高效、廉洁”的政府价值观,“守法、诚信、履责、创新”的企业价值观,“包容、进取、友爱、奉献”的市民价值观。这些概括凝聚了昆山人的梦想、愿景、品质和风貌,反映了昆山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昆山得到具体而生动的呈现。
共同的思想基础——“共谋科学发展”。昆山特色价值观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最根本的指导思想。昆山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想在先、干在前,不自满、不停步,提出“整体发展学新加坡,产业提升学韩国,自主创新学中国台湾地区”,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转型、发展动力转型、城市发展转型、社会发展转型、人的发展转型、政府职能转型等方面的全面转型升级。
共同的实践路径——“同创昆山之路”。一个“创”字,道出了昆山之路的鲜明个性,凝结着昆山特色价值观的区域精神和时代特征。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新挑战,昆山人提出要以“敢于突破、敢于负责、敢于争取”的态度,“竭尽心智、迎难而上,竭尽所能、创造优势,竭尽全力、创新服务”,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推动“昆山制造”向“昆山创造”转变,赋予昆山之路新的时代内涵。
共同的理想愿景——“共建和谐家园”。昆山人理想中的和谐家园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生理与心理的和谐。据了解,昆山市慈善总会、市红十字会所募集的善款中,95%来自企业。一位基层领导对此深有感触:“企业不仅为我们贡献了经济GDP,还贡献出了爱的GDP。”亭林街道的“互助会馆”,就是这样一个直接面向社区居民的“和谐因子”。
共同的价值目标——“同享全面小康”。把建设小康与享受小康结合起来,兼顾效率与公平,体现了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昆山是一个汇聚多彩文化、多样人群的开放型城市,外来人口多达100多万,聚集着3万多家内外资企业。昆山之所以能吸引天南海北的人们来此安居乐业,其奥秘就在于它始终坚持共建共享,构筑起了人们实现和成就理想的平台。
三、让特色价值观成为人们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2009年下半年开始,昆山拉开了特色价值观学教活动的序幕,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推广,把区域化的核心价值理念融入渗透到地方党委和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转化为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市民群众日常工作和生活的行为准则。
一是宣传共同价值理念。2009年7月,市里召开“积极构建昆山特色价值观推进会”,启动构建昆山特色价值观的“三个一”活动,即各级各部门举办一次大讨论,开展一项实践活动,撰写一篇研讨文章。同时加强宣传推介,先后组织撰写了《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功能》等一批反映昆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昆山特色价值观建设的调研文章,编辑出版了《昆山特色价值观市民读本》一书,组织新闻媒体对昆山打造特色价值观的创新实践进行了集中采访报道。这一系列举措,促进了社会各界对昆山特色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二是推进学习教育活动。2010年春节后,昆山市委作出部署,在全市百个机关事业单位、社区和行政村,千家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万户家庭中,开展建设昆山特色价值观“百千万”学习教育活动,要求把昆山特色价值观作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共同思想基础,发挥其凝聚、辐射、激励、展望功能。组织专家学者组成宣讲团,利用“千场社科讲座进基层”平台,深入区镇、街道、社区、机关、企业、学校巡回宣讲,大力推进昆山特色价值观的大众化宣传普及。
三是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及时总结学习教育活动中的典型经验做法,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形成典型引导、以点带面、全面提高的良好局面,使教育学习有目标、实践活动有标尺、调查研究有成果。昆山市妇联依托“昆山女性网”开展家庭网络大讨论,构建“孝老爱亲,家和人圆”的昆山家庭价值观。昆山市检察院把昆山特色价值观同检察工作实际相结合,形成“崇法明理、诚信厚德、清正文明、创新卓越”的昆检价值观。亭林街道打造“亭林一家人”社区服务品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邻里关系。
四是建立健全机制。把昆山特色价值观学习教育纳入“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列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规范体系,引入机关服务品牌、文明行业创建、劳资关系诚信企业、优秀企业家以及青年文明号、巾帼示范岗等评比命名活动,形成有利于昆山特色价值观建设的利益导向、竞争机制,扎实推进昆山特色价值观学习教育活动。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动昆山特色价值观建设从学习教育走向具体践行,在广泛实践中力求实效。
四、特色价值观的实践成效
昆山特色价值观产生的一系列功能和效应令人瞩目。在国际金融危机后果进一步显现的背景下,昆山各项经济指标不降反升。200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50 亿元,比上年增长16%;进出口总额618.6亿美元,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实现正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726元,分别增长11.3%、12.4%。在特色价值观引领下,昆山开启了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提出要经过3—5年努力,主要发展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
1、以自主创新为导向的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昆山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导向,围绕构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都市农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精心构筑了“四个十”产业发展格局。昆山出口加工区升格为国家综合保税区;光电产业园位列全国三大TFT-LCD生产基地;花桥国际商务城金融BPO产业链基本形成,海峡两岸商贸合作区建设大力推进;模具产业基地年产值占全国十分之一;小核酸产业基地已有15个项目入驻。2010年上半年,该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比上年末提高2个百分点,新显示、新能源、新医药、传感器等新兴产业产值大幅提升,软件销售同比增长25%。数千名海内外高级技术人才汇聚昆山,吹响了自主创新的“集结号”。
2、以改善民生为导向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新成果。昆山在江苏率先实现了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资源配置、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生态建设、社会管理等八个一体化的新格局。新建改建105个农村和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全覆盖。到2009年底,昆山城市化率超过70%,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例为1.76:1,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9%,养老金发放率100%,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以上,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达99%以上。2010年该市城乡居民低保标准统一提高至每月450元。实现新老昆山人的就业、社会保障、子女义务教育同等对待,并全面实施了建筑工人工资支付担保制度等。
3、以和谐宜居为导向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昆山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长效管理,市区绿化覆盖率达45%,人均公共绿地超13平方米,空气环境质量常年保持国家二级标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2%,被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去年共完成36个村庄环境整治、57个村庄污水处理改造和45个村庄绿化,疏浚整治河道236公里;沿村、沿路、沿河、沿田新增绿化面积1200万平方米;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358天。万元GDP能耗由2002年的0.87吨标煤下降至目前的0.58吨标煤,昆山开发区列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4、以文化惠民为导向的精神文明建设呈现新面貌。目前,昆山已建成科技文化博览中心、新图书馆、市民文化活动中心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有线数字电视实现户户通。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全市各村、社区建立文体活动队伍300多支。2009年昆山市级财政共安排文化事业建设资金1.3亿元,实施市民文化广场二期、市民文化艺术中心等大型文化设施项目,建成17个区镇文体活动中心、68个村文化活动室,形成了以市级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区镇(街道)公共文化设施为枢纽、以社区和村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的“15分钟文化圈”。
5、以创先争优为导向的服务品牌建设取得新成效。近年来,昆山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寻求亲商、安商、富商与亲民、安民、富民的统一,形成了“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工作机制、“全过程、专业化、高绩效”的工作手段,先后成立招商服务中心、企业投诉处理中心、“马上办”等机构。确定每年5月为“解决问题月”、9月为“诚信服务月”,推行地毯式、家访式和契约式、保姆式服务。广泛开展机关服务品牌建设,形成“家家有服务品牌、人人有服务绝活”的良好局面。在台湾电电公会大陆地区投资环境评估中,昆山多年来均位居“综合实力极力推荐城市”前列,去年以来连续两年排名第一。
五、昆山探索的启示
昆山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区域化的创新实践,为我集团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
1、必须把核心价值宣传普及化作为当前集团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2、必须把我集团发展实际作为集团价值观建设的立足点。
3、必须把融入大局作为集团价值观建设的基本要求。
4、必须把构建实践平台作为集团价值观建设的现实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