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思想道德卷
“质量之铃”挂心间—— 记化验员王京玲先进事迹
发布日期:2009-08-18  点击率:1785

  白色的车间,白色的工作服,在白色的工作桌旁,我们见到了正在填写检验记录的王京玲师傅。王师傅1977年进厂,在扬子江工作了三十多年,早已成为化验室的业务骨干,手把手的教出了数十个徒弟。她做过产品化验员,做过原辅料化验员,在几年前,南厂缺人的时候,来到了南厂,把关更需要经验和业务素质的原辅料检验室。

  从1977年到2009年,整整32个年头。三十二年,一代人的时光,当时的青年已经创造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辉煌,刚出生的婴儿也已经正当壮年,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王师傅就是在扬子江药业集团整整32年,从一个年轻的化验员成长为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这样的经历勾勒出一份让我们起敬的踏实。化验员是一个细致的活儿。王师傅在带着徒弟做演示的时候,仔细讲解,溶液倒入后烧瓶要晃三下,虽然是演示,王师傅也并没有省事儿,而是非常到位的做每一个动作。王师傅的小徒弟说师傅从来就这样,她们刚开始进行原辅料检验的时候,王师傅就先细细的讲了一遍,可第一次操作总会磕磕绊绊,她们刚开始不敢问,王师傅就主动过来再细细的指导一下,渐渐的就敢问了,即使问得多了,王师傅也从来没有不耐烦过,每次都是那么耐心。王师傅却觉得这没什么,带人就应该带好了;自己的工作也是很简单,就是检验,进行把关,检验不合格的就通知退货。这样一种轻松的态度是根植于王师傅对化验工作浓厚的兴趣上的。

  “我喜欢这份工作,这真是兴趣所在”,王师傅反复强调。对于工作最初的兴趣和热情可能随着每一天类似的经历在时间中消散了,但是王师傅没有,“我是一直保持着这份兴趣。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还有别的选择,但我就是喜欢捣鼓这些药瓶,对这些化学反应特别在意”,王师傅这样说道。兴趣在王师傅最初的日子里可能起着最重要的原因,因为化验员并不是一分多么诱人的工作,一个动作重复十几遍甚至几十遍,有着我们难以体验的单调和枯燥;而化验室柜子上“小心中毒”的标志则告诉我们化验员每天打交道的都有化学危险品,长年累月怎么会不影响身体。然而王师傅就是踏实的喜欢这份工作,与功名利禄无关,积淀成不舍和眷恋。

  兴趣支撑着王师傅最初的工作,而要把这个工作做好最重要的是责任感。责任是真的深深的落在王师傅的心里了,对患者负责、对企业负责在王师傅的心里扎根发芽,开花结果。在刚开始生产西圆喉药散的时候,检验纯化水时,王师傅带着化验室的员工们对水源、运输、化验等每一环节、每一个步骤进行检查,精益求精,力求准确无误,从而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

  三十二年,一场婚姻也走过了晶莹圆润的珍珠婚,走向夺目的令人赞叹的红宝石婚;三十二年,足以让相处在一起的人由陌生人成为彼此扶助的亲人;三十二年也足以让王师傅对扬子江充满感情、眷恋和不舍。兴趣、责任、时间托起了王师傅对扬子江的爱和奉献。没有人知道王师傅到底经手了多少产品,多少原料,没有人知道王师傅到底放弃了多少的节假日、多少的休息时间,但我们知道我们有这样一位认真踏实能干的同事、老前辈。南厂的老化验员退休后,业务上缺少带头人,王师傅从原来熟悉的工作岗位上来到不熟悉的南厂,挑起原辅料化验的大梁。当时化验室人手少,新手多,工作任务重,王师傅几乎是一个人当两三个人使。每天,她都要跑遍厂区的40多个水点,仔细的检验水源,做完这些,化验室里还有种类繁多的原辅料等着她。节假日里厂区空调系统和水循环系统还需要照应,王师傅不值班的时候也是走着走着就来了,和值班的同事们一起来回拎十多斤的水,给他们帮忙;小徒弟不舍得王师傅辛苦,可王师傅总说没事儿没事儿,接着和他们一起干。

  这样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对于家庭,王师傅是觉得有所亏欠的。儿子在不知不觉中已经长大成人,可是从小学到高中,她几乎没怎么给儿子做过晚饭。当她儿子吃着外婆做的晚饭的时候,王师傅还在化验室里检验产品,观察图表,填写记录。05年最忙的时候,王师傅的丈夫摔断了腿,粉碎性骨折,但她只请了两天的假就回来工作,白天只在午休的时候赶到医院照顾一下丈夫,晚上下班才到医院陪护,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甚至整整三天三夜没合眼,那时候王师傅瘦了一大圈。提到这事儿,王师傅觉得有点儿对不住丈夫,可化验室里的小徒弟却感叹着“当时王师傅瘦的真让人心疼啊!”

  王师傅不曾挥斥方遒、不曾运筹帷幄,但不妨碍她打动我们的心灵。生活中方见真知,平凡中彰显英雄,王师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坚定、踏实、积极的工作着,绽放自己的才华,创造着自己的辉煌,超越自己,散发着人格魅力,是扬子江真正的中坚力量。

(实习记者 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