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财经讯 6月16日消息,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下称“中检院”)联合全国医药5强企业扬子江药业创建的实训基地正走出一条“院企互补共建”新模式,为药品安全构筑起第一道堡垒。
中检院是国家药品、生物制品质量最高检验和仲裁机构,也被认为是国家在药品和生物制品领域的最高“判官”。
三年前该院院长李云龙与扬子江药业董事长徐镜人一拍即合创建“中检院扬子江药业实训基地”,目的是,中检院通过实训基地走到药企一线了解药品的生产过程,促进检测水平提高,锻炼发现问题的能力;而对扬子江药业来说则可以通过实训基地将药品检测专家请到家里学习和请教,也将“判官”前置到生产车间,促进药品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据了解,从2008年起,中检院已经派出了7批56人次的检验技术人员来扬子江药业实训,而这七批专家实训过程中,共帮助扬子江解决了100多个生产质量方面的难题,使其质量管理得到持续改进与提升。
请“判官”到制药车间
中检院为到制药企业设立实训基地是受到2008年“齐二药厂药害事件”的启发。
当时事件发生后,作为中国食品药品质量检定的权威部门中检院检验人员通过检测很快判断药品质量不合格,但到底质量问题出在哪个环节,为什么会出现质量事故,由于检验人员只懂检验,不了解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对质量事故的起因无从知晓。
这使中检院院长李云龙萌生了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的想法。他的想法很快得到扬子江药业董事长徐镜人的响应,“扬子江药业非常欢迎中检院派员驻厂督查指导,企业的生产、质量、科研一线全方位向各位专家、老师开放,任由你们进行检查、实践,希望你们多帮助我们挑毛病,提高企业的质量检测和管理水平。”
把国家药品质量检验的“判官”请到厂里来监督,这需要底气,也需要魄力。对质量一直很自信的扬子江敞开大门,把中检院实训基地的牌子挂到厂里。
事实上,扬子江一直将质量问题看的非常重,在他们集团内部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瓶输液三条命,一条连着患者的命运,还有一条连着企业的命运,一条连着职工的命运”。这就是他们的质量意识。
正是在这种质量意识下,扬子江追求精益求精,才愿意并敢于将中检院这样的“判官”请到自己车间里来。
把药品质量检定关口前移
对中检院来说,建立扬子江实训基地的意义就在于将药品检定的关口前移到生产环节。
“中检院不能只坐在实验室里搞检验,只有关口前移,深入了解制药企业生产情况,检验才更有权威性,这也是我们对药品质量所做的超前把关。”李云龙多次告诫中检院派到扬子江药业实训的学员们。
5月16日,第七期实训班学员高志峰在厂中心化验室实训时,发现检测仪器旁边没有放置仪器实验操作规程。后来,得知扬子江药业的实验操作规程都是放在柜子的抽屉里,而且各项操作规程编写得很详细,但没有放置在仪器旁最显著的位置。这个小小的不足,经高志峰一提醒,立即得到了规范。
像高志峰这样在实训过程中遇到的事例,还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参加实训班的56位检验技术人员给扬子江药业解决了上百个疑难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有生产工艺攻关、质量检验的化学、生物学检定,还有GMP等质量管理相关法规的应用等。每次遇到这些难题,实训人员都是倾囊相助,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所学“传经布道”。他们还深入到车间化验室的现场开展培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2010年版药典执行初期,企业员工对新标准的解读能力不够,很多问题无法理解透彻,参加实训的老师对扬子江人提出的疑问一一作了解答,并强调药典方法是法定要求,必须严格执行。这充分发挥了中检院的专家资源优势,使扬子江受益匪浅。
扬子江药业集团总经理助理梁元太称,“实训老师不仅从理论上给予讲解,而且进行现场指导,解决的都是我们工作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问题,促进了企业检测水平的提升,也使得我们更加规范地开展各项工作。”
“院企互补共建”模式将向全国推广
“真是不下到药企根本体会不到,扬子江药业能有如此严密的质量保障体系。我们回去之后就向亲朋好友推荐,要吃就吃扬子江的药。”好几位参加实训的检验技术人员都这样深有感触地说。
扬子江药业能连续多年跻身全国医药前五强,靠的正是过硬的产品质量。企业每年开展两次质量月活动,连续6年蝉联全国医药行业QC成果金奖总数第一,20多个产品质量达到美国、英国、日本、欧盟四部药典标准。
“我们选择扬子江药业做实训基地,真是选对了。在全国知名药企实训,学员能学到更多的药品生产、质量知识,这对提高他们的检测水平、判断能力,无疑大有裨益。”李云龙院长对当初的决定深感自豪。
扬子江药业董事长徐镜人也表示,“扬子江药业与中检院联手可谓强强联合,我们既接受了监督和考验,又提高了自身的质量,三年来的成效,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药品质量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从2008年创建的中检院扬子江药业实训基地已走过3年历程,这种“院企互补共建”的模式越来越彰显出1+1>2的效应。
李云龙在中检院实训基地总结时表示,“我们搞实训基地,培训不是最终目的,真正的目的是把监督、学习、互信、共赢有机统一起来,提升技术人员的检测水平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保障老百姓的用药安全。今后我们要将这种模式向全国推广放大。”